C
HINESE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CONTROL
首页
Home
关于CICC
Nav
学会动态
Nav
党建强会
Messages
学术交流
Nav
科普工作
Nav
分支机构
Login
CICC资源
Nav
CICC会员
Nav
教育培训
Nav
学会奖励
Nav
智库大模型
Nav
学会简介
章程与条例
学会领导
组织机构
理事单位
信息公开
学会新闻
通知公告
活动预告
活动专题
党建动态
会议预告
会议报道
会议中心
国际交流
前沿科技
科普动态
工作委员会
专业委员会
学会通讯
指挥控制学报
发展报告
CICC出版物
会员登录/注册
会员风采
青托风采
培训动态
奖励动态
奖励目录
历年获奖名单
奖项推荐
评奖条例
报奖系统
联系我们
军事知识大模型
网络安全大模型
学会简介
学会新闻
通知公告
指挥与控制学报
学会领导
组织机构
分支机构
我国首部城市大脑系列标准正式发布
发表时间:2022-09-05 11:26
2022年9月1日,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在京召开
《城市大脑首批标准
新闻发布会
》
正式发布《城市大脑
术语》、《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等三项团体标准,
参加发布会的有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清华大学、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智能院、远望智库、世纪互联、有孚网络、智慧足迹等
9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近30家国家级媒体、行业媒体和网络媒体通过线上和线下参加了本次发布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继荣主持了本次发布会,学会理事长,工程院费爱国院士远程参加了本次标准的发布并做重要发言。
这将是
2015年城市大脑在中国被提出以来,产业界同时也是世界上首部城市大脑系列标准发布。将为我国城市大脑、智慧城市、社会治理、数字化转型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引。
2016年以来,杭州、上海、郑州、铜陵、南昌、福州、北京、海口等数百个城市开始规划和建设城市大脑,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城市大脑的快速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城市的现代化水平。
习近平主席也多次
对城市大脑的发展做出指示,强调
“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
大
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
”
随着
各地
城市大脑
项目的启动推进
,
也出现了很多需要
关注的问题
。
例如,
对城市大脑的理解不一致,建设方案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无法联通,
造成城市大脑的孤岛化效应;基层
大众体验不强,建设成本高,
与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没有本质区别;重大突发事件反应不及时,
社会对建设效果产生质疑等
。
在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就有多位代表提出应该将如何构建城市大脑建设标准提上议事日程,相关建设城市和参建企业也呼吁尽快推出城市大脑的建设标准。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
作为
2012年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
,
以
“繁荣指挥与控制科学技术,促进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宗旨,紧贴国家重大战略需求,2021年学会提出聚焦
两个大脑:
军事指挥大脑和城市
治理
大脑,充分发挥指挥
与
控制
科技智库优势
,
一方面
助力科技强军
,
一方面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
依托中科院和远望智库数字大脑研究院的研究力量,经过前期充分的论证和研究,
2022年2月28日
,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在京召开了《城市大脑建设规范》团体标准启动会
,
近
20家国内著名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成为首批参编单位。
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的领导下,参编专家经过
6个月的研究、编写、评审、城市大脑首批三个标准在2022年9月1日正式发布。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
、一体化指挥调度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刘玉超首先介绍了学会编制城市大脑标准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他重点阐述了这次发布标准的三个特点:
第一是具有理论上的先进性,依托中科院
和远望智库数字大脑
研究团队在数字科技领域的基础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作为编制城市大脑标准的理论基础;
明确了城市大脑的定义,
回答了城市大脑与智慧城市的关系,
创新
提出
采用
类脑技术架构建设城市大脑。
第二是具有产业共识的广泛性
。
参编单位包括中科院、清华、北大、国创会、鹏城实验室、
远望智库、
中国电信、中国联通、
中电莱斯
,中国电科院、腾讯、百度、科大讯飞、奇虎
360、世纪互联、广电运通
、
中电科新型智慧城市研究院、中国城市科学科学研究会、信网真、中移系统集成、天府大数据研究院、智慧足迹、中科语凡、飞诺门阵
等30多家
领域知名科研单位和行业龙头企业
;
第三是
面向场景综合考虑了系统的动态演化。
提出的
框架
标准为城市大脑的
演化
发展预留了空间
,
提出
以最紧迫的
场景
问题和需求为
基础
,
通过构建
数字神经元和云反射弧
,
实现
不同层级、不同粒度的
城市大脑
的
统一
,
提出城市大脑不仅是一个城市智能
治理的
中枢,
更是全省、全国性、乃至
全球性类脑信息系统的一部分
,
拥有完整的完整的数字神经系统支撑城市和人类社会的智能化运行。
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副主任,远望智库数字大脑研究院院长、
标准研究组总牵头人
刘锋博士对三个标准的具体内容进行了阐述,对于《城市大脑
术语》,他介绍这个标准是由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牵头编制,对包括互联网大脑、世界数字大脑、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云反射弧、数字视觉神经、数字听觉神经、数字记忆系统、云神经中枢等
28个新术语进行了定义。
对于《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刘锋博士介绍这个标准由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和中电莱斯牵头编写,提出了顶层规划的
10个要求,在总体架构方面,标准提出了城市大脑的五层架构包括问题需求层、数字神经元层、云反射弧层、管理控制层和技术支撑层,所有的管理和技术应围绕问题需求服务和发展,避免城市大脑的们盲目和无序发展,同时能够满足不同乡镇、城市、省、国家和世界的跨层级信息交互要求。
对于《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刘锋博士介绍这个标准由中国电信牵头编写,对数字神经元的类型种类、相互关系、功能模块等进行了规范,提出应为世界范围的人、物、系统和组织建立统一的数字神经元,这是城市大脑能够打破信息孤岛,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信息交互的基础。
对于后续的城市大脑系列标准,刘锋博士提出至少还有云反射弧、数字神经元编码、安全、成熟度评估、建设流程等
5个标准将在未来一年内发布。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工程院费爱国院士对标准的发布给与肯定,他指出
“
城市大脑是一个产业问题也同时是一个基础科学问题,目前我们国家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产业实践上都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
。
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和智慧城市,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概念,也被世界各国认同,但智慧城市如何产生智慧一直是主要难题。为此,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发布的这个城市大脑系列标准,总体是从类脑仿生学的角度,将智慧城市建设、指挥与控制、人工智能、脑科学、复杂性科学结合在一起对城市大脑建设进行了规划
,
为解决智慧城市产生智慧的问题寻找出一条新的解决方案
”
费爱国院士进一步提出
“三个
标准发布是一个起点,未来需要不断迭代和演化。从实践中寻找科学规律,预测新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在理论研究和标准制定中,不断吸收产业实践的宝贵经验。让标准既能指导产业的发展,也能反映产业的最新成果。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技术审评中心国际部王世川主任发布会上指出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
”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城市大脑”也不是孤立的一个城市的大脑,而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乃是全球各城市间的联通,涉及到城市管理、信息化建设、产业发展、行业配合等各方面的统一与协调。因此,做好“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既需要我们遵循标准化工作的原理与方法,更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需求作出新的尝试与探索。
因此,王世川主任对
“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提出四点建议:第一是要在一开始就要注重城市大脑标准体系的建设,确保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第二是要关注重点和热点,抓紧制定重要城市大脑相关标准,发挥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的引导性。第三是要加大对相关标准的推广与应用力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检测、发挥标准的实效性。第四是要积极地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不断提升城市大脑标准化工作的国际性。
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首席信息官
郭中梅在发言中提到,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产业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城市大脑作为智慧城市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也在各地如火如荼的建设,但到目前为止城市大脑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规范和标准,导致城市大脑存在的大量的数据阻断、信息不连通、建设不统一的问题,业界将之称为
“城市脑梗”现象。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会启动《城市大脑术语规范》、《城市大脑顶层规划和总体架构》、《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等标准正当其时。
郭中梅女士指出
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牵头《城市大脑术语规范》这一标准,主要针对城市大脑相关概念与定义规范,为统一城市大脑建设和应用过程中各管理和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而规划的术语标准,对于城市大脑的传播与交流、新理论的建立、科技成果的推广都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电信智慧城市和数字政府首席专家
张东介绍中国电信团队的工作,指出中国电信作为主编单位牵头撰写了
《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
,基于中国电信在云网数智安等领域的丰富实践,深入推进标准的研究工作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张东提出
《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
通过整合仿生学、信息系统控制理论,以及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的实践需求,创造性的提出了数字神经元的功能模型框架,完整的体现出了软件设计模块化开发的概念模型,理论体系非常完整,为城市大脑下一步体系创新指明了方向。
张东同时指出城市大脑结合数字神经元要具备
“感、传、知、用”等业务功能,
《城市大脑数字神经元基本规定》
在感知层面的描述还需要继续深化,团队将与学会继续深化合作,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向纵深发展。未来以来,
5G技术代表未来万物互联会成为可能,而6G会像是遍布通信网络的神经系统,形成数字世界的神经中枢,
我们率先提出神经元的理论,必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为行业提供
更
好的智能能力和应用,产生
更大的
社会价值。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视觉智能研究中心
主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城市大脑专委会副主任邓志东教授提出,当前城市大脑在各个城市的应用场景中,城市智能路网是发展最快,应用最深的一个领域,因此城市大脑系列标准的发布对城市智能路网的后续升级也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邓志东教授指出城市大脑延伸了人类大脑感知、认知的核心概念,借助于传感器、
5G、大数据、高精地图、人工智能、数字孪生、边缘计算与云服务等,让我们的城市交通“智慧”起来,让我们的城市也“智慧”起来。一旦构建了某种程度的“眼睛”和“大脑”后,就可以更好地赋能城市,解决城市静态交通、城市全息路口、城市全息道路、城市区域交通优化、城市区域综治、城市交通出行服务,以及城际高速公路的态势监测、全天候通行与智慧养护等,他最后提出某种意义上,最近10年自动驾驶赛道的较快发展,得益于SAE对自动驾驶从L0到L5的分级。目前人工智能、机器人都没有完成类似的智能分级或国际标准的制定。城市大脑赛道后来居上,因此建议对城市大脑进行智能分级,加速构建城市大脑发展路线图。
发布会与会专家发言后,与会记者进行了积极的提问,提出的问题包括城市大脑与智慧城市之间的关系;建设城市大脑涉及的伦理问题;作为世界首部城市大脑标准对于产业具有怎样的价值和作用?当前我国城市大脑建设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该如何应对才能建设一个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城市大脑;当前我国城市大脑建设面对的最大挑战是什么,该如何应对才能建设一个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城市大脑等。与会专家对记者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解答。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继荣,最后也对本次发布会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当前,城市大脑的研究与赋能,在国家数字科技和智慧城市建设中的地位,比以往任何时候显得越来越重要。社会在呼唤,要求尽快建立城市大脑的建设标准,阐述清楚什么是城市大脑,如何建设城市大脑,如何适应市域、区域以及国家在数字化转型方向的未来规划,我们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系统管理
-指挥与控制的国家级科技社团组织,今天发布的城市大脑首批建设标准,将为为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上一篇
中国科协集群智能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京举办
下一篇
关于组织作战概念研究研修活动的通知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