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INSTITUTE  OF  COMMAND  AND  CONTROL

智能时代的无人系统创新发展—2021第四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在京成功举办

发表时间:2021-10-21 09:46

导读

2021年10月15日-17日,由IEEE北京分会、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集群智能与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空中多智能体协同控制专业委员会承办的第四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ICUS 2021)在北京万寿宾馆成功举办。全球无人系统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等500余人共聚一堂、共谋创新发展。


2021第四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的规模和水平迈上更高层次,邀请来自国内外的院士、专家、企业家、科学家等150多位尖峰人物发表主题演讲,以开幕式、主题论坛、授旗仪式、特邀专题论坛、展览等多维形式,致力于搭建无人系统领域研究、开发应用与技术交流的综合服务平台,以国际化视角勾勒无人系统发展蓝图,为推动无人系统领域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贡献力量。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致力于将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打造成国际知名的顶级学术会议。自2017年以来,大会已成功举办三届,会议论文集均由IEEE Xplore出版收录、EI检索。2021年,第四届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入选中国科协《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21)》。


大会系列活动之一:大会开幕式隆重热烈

本届大会以“智能时代的无人系统创新发展”为主题,邀请到了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Ljubo Vlacic教授、美国丹佛大学Kimon P. Valavanis教授、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陈本美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谢立华教授、中国科学院王飞跃研究员、北京大学刘宏教授、同济大学洪奕光教授、清华大学长聘副教授游科友博士等9位嘉宾作大会主旨报告。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费爱国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监事长、中国工程院戴浩院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龙腾教授,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继荣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宋荣研究员,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王晓博士,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无人系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西北工业大学潘泉教授,以及来自全球无人系统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等300余人出席大会开幕式。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刘玉超博士主持,龙腾副理事长代表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致欢迎词,IEEE中国联合会常务副主席、IEEE北京分会副主席、IEEE中国会议委员会主席周孟奇教授代表IEEE北京分会致词。周孟奇教授针对国内无人系统会议繁多的现状,强调指出: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主办的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是IEEE在中国批准的无人系统领域会议。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刘玉超博士主持开幕式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龙腾副理事长致词

IEEE北京分会副主席周孟奇教授致词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秘书长刘玉超博士表示,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是由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发起,与IEEE中国地方分会和相关高校共同举办的系列学术会议,旨在为全球无人系统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搭建一个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展示和分享无人系统、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理念、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进一步促进无人系统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大会系列活动之二:授旗仪式

开幕式上,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秦继荣研究员向2022年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承办单位中山大学代表张英朝教授授旗。中山大学代表张英朝阐述了中山大学承办2022年IEEE国际无人系统大会的优势,并表达了办好会议的决心和信心。

大会系列活动之三:主题论坛重磅来袭

在主题论坛上,9位国际知名专家以视频连线、现场报告等多种形式,做了精彩的大会主旨报告。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Ljubo Vlacic教授做了题为“Co-operativ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的学术报告。Ljubo Vlacic教授指出,协作式控制与决策系统,虽然定义很简单,但却难以建模和分析,也很难进行设计、开发和部署。然而,协作式控制和决策系统却是解决诸多应用问题的“钥匙”。Ljubo Vlacic教授以协作式移动机器人、协作式自动驾驶车辆以及协作式智能交通系统为例,详细阐述了协作式控制与决策系统。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Ljubo Vlacic教授做学术报告

    美国丹佛大学Kimon P. Valavanis教授做了题为“Modeling and Navigation Controller Design of a Circulation Control Next Gen Fixed-Wing UAV”的报告。Kimon P. Valavanis教授指出,环量控制(Circulation Control)是提高无人机(UAV)升力和空气动力学效率的有效技术。然而,CC引入了气动系数的变化,这很难用严格的数学公式确定。为了解决这种不确定性,Kimon P. Valavanis教授提出了µ-分析,并针对UC2AV的纵向/横向飞行动力学特点,提出了一种新的鲁棒的非线性控制器。应用结果证明了其控制方案的有效性以及UC2AV能够适应CC随场景而变的能力。

美国丹佛大学Kimon P. Valavanis教授做大会报告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做题为“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应用及发展趋势”的报告。王耀南首先介绍了智能无人系统发展的时代背景与现实意义,并对智能无人系统的定义、特点、内涵等进行分析;然后对智能无人系统的国内外最新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其当前面临的挑战;接着详细介绍了智能无人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在无人船、无人机、无人车等典型平台上的应用;最后对智能无人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王耀南院士做大会报告

IEEE、INCOSE、IFAC、ASME、AAAS Fellow、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IEEE SMC学会副主席王飞跃教授,做题为“无人系统的平行智能:从虚拟孪生到平行运营’”的报告。王飞跃教授阐述了由“人工系统+计算实验+平行执行”构成的ACP理论与平行智能在复杂系统建模与调控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虚实互动、平行驱动实现对复杂环境的智能感知与理解及相应的虚实反馈闭环,实现自主无人系统运行、监控和应急的智能管理与控制,并系统介绍了平行驾驶的基本框架、关键技术和应用实践。

IEEE、IFAC、ASME、AAAS Fellow、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IEEE SMC学会副主席王飞跃教授做大会报告

IEEE Fellow、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陈本美教授做题为“自主无人系统的应用”的报告。陈本美教授重点介绍了智能自主无人机开发中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研究趋势,包括任务和运动规划、飞行控制系统、感知和数据处理,并辅以一些行业应用案例进行说明。

IEEE Fellow、新加坡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陈本美教授做大会报告

IEEE Fellow、IFAC Fellow、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谢立华教授,做题为“无人系统的异构传感器融合”的报告。谢立华教授针对定位和建图问题,讨论了基于图优化的传感器融合和视觉-惯性-测距传感器融合技术,以及它们在基于无人机的结构检测和物流无人搬运车(AGV)中的应用。

IEEE Fellow、IFAC Fellow、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谢立华教授做大会报告

北京大学智能机器人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教授做题为“新一代人工智能:主要特征与典型应用”的报告。报告从服务机器人研发热点和创新需求出发,系统分析了人类工具发展的智能化方向,指出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主要特征,并将新一代AI与公共服务机器人有机融合,建立了智能导购机器人应用示范平台。

北京大学智能机器人开放实验室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刘宏教授做大会报告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副主任、IEEE Fellow洪奕光教授,做题为“复杂多智能体系统的分析与综合”的报告。洪奕光教授首先简要介绍了相关的研究背景和复杂多智能体系统体现出来的复杂动态,随后介绍了多智能体分布式资源分配优化和多智能体优化控制以及博弈方面的研究成果。

同济大学上海自主智能无人系统科学中心副主任、IEEE Fellow洪奕光教授做大会报告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游科友博士,做题为“基于DNN的快速MPC及其在目标环绕跟踪中的应用”的报告。针对显示模型预测控制(MPC)的复杂度通常随着问题的规模呈指数增长,并且显式MPC仅限于LTI系统,很难扩展到其他系统的问题,游科友教授提出了基于DNN的快速MPC,来解决四旋翼无人机环绕跟踪给定目标的问题,并用硬件在环的实验展示了嵌入式MPC的性能优势。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青项目获得者游科友博士做大会报告

大会系列活动之四:特邀专题论坛精彩纷呈

大会同期举办了24个特邀专题论坛,由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海军航空大学、陆军工程大学、中国船舶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等单位知名专家学者组织,以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接力举办,研讨内容涵盖了无人系统领域的诸多研究方向。

论坛主题分别是极端环境下无人系统的导航与控制,跨域协同无人系统,集群系统协同控制最新进展,自主车辆的智能决策规划与控制,智能导航与先进信息融合技术,自主无人系统智能协同控制与优化,智能和安全的无人系统,智能仿生机器人与系统,有人无人系统自主协同技术及其应用,无人集群系统自主协同关键技术,智能空间无人系统,复杂海况下无人艇船集群协同理论、技术与应用,微纳无人系统,水域无人系统集群协同控制,自主无人系统多模态感知,多自主体网络分布式决策,多智能体系统学习、优化、滤波研究进展,水面无人系统关键技术,自主智能目标检测与跟踪,面向6G愿景的无人集群系统协同通信与计算,无人系统的分布式控制和优化,无人集群系统的博弈与对抗方法,无人系统海洋态势智能感知与认知,无人系统信息融合。

来自西北工业大学的袁源教授、蒋雯教授,北京理工大学杨毅教授、岳裕丰副教授,同济大学成昱教授、汤奇荣教授、孟敏研究员、李修贤研究员,中山大学张英朝教授,北京理工大学石青教授,中船工业系统工程研究院韩玮研究员、浙江大学刘勇教授、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蒲志强研究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申兴发教授,重庆大学肖富元教授,海军航空大学王海鹏教授,国防科技大学蒋杰教授,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刘颢高级工程师,湖北工业大学安彧副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李德伟教授、邵海滨助理教授,哈尔滨工程大学黄玉龙副教授,陆军工程大学张婷婷副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李德才副研究员,南京理工大学周佳玲副教授,东南大学吕跃祖博士,北京交通大学严瑞东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洪波博士,香港科技大学白成超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段续庭博士等专家学者,分别主持了特邀专题论坛。

西北工业大学袁源教授

北京理工大学杨毅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蒋雯教授

重庆大学肖富元教授

同济大学成昱教授

同济大学孟敏研究员

同济大学李修贤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李德伟教授

中山大学张英朝教授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蒲志强研究员

南京理工大学周佳玲副教授

东南大学吕跃祖博士

北京交通大学严瑞东博士

专题交流

专题交流

专题交流

24个特邀专题论坛,邀请122名论文作者进行了交流研讨,54位论文作者进行了海报展示交流和产品展示,共有300余名代表参加。交流后的论文将送IEEE出版收录。与会专家、学者和论文作者围绕无人系统的态势感知、信息融合、通信计算、决策规划、导航控制、跨域协同、集群智能、博弈对抗等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共同研究智能时代无人系统创新发展的思路、途径、措施与办法,为推动技术进步、领域应用、助推产业发展建议献策。

海报展示交流

海报展示交流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本届大会聚焦当前无人系统科技前沿,报告内容丰富精彩,紧密贴近国际理论前沿与工程应用,具有极强的学术先导力。与会嘉宾均表示受益匪浅,收获颇多,对当前无人系统与人工智能的国家需求、关键技术、发展趋势有了更加清晰、深入的了解,有的嘉宾之间还就某些关键技术难题和需求达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会议的相关内容得到了与会嘉宾代表的热烈响应。与会代表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和探讨,为推进无人系统领域理论创新、技术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贡献力量。

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致力于将国际无人系统大会打造成国际知名的顶级学术会议,为全球无人系统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搭建一个开阔视野、激发创新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展示和分享无人系统、机器人、自动化和智能系统等领域的创新理念、最新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进一步促进无人系统技术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